天天关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_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资料图)
2、 教材学情:
3、 《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五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上一个单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都已具备,在这节课里,重点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解决问题。
5、 教学目标:
6、 (一)知识目标
7、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9、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
11、 教学重点:
1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3、 教学难点:
14、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15、 教学准备:
16、 多媒体课件、彩笔、正方形纸片
17、 教学教法:
18、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巩固应用。在老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思维的主线,学生先想先做,老师后讲后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在主要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景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19、 教学学法:
20、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等。
21、 教学过程:
22、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复习导入,铺垫孕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课堂评价,师生小结等五大环节。
23、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伏
24、 我通过设计“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目的是为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2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6、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工折纸”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7、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28、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地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是主要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29、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我放手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师生验证、讨论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故意出错题让学生判断,以此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30、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我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31、 第三步,算法优化。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分别用了折纸、画图和计算的不同解法,我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选择算法化。
32、 第四步,讨论归纳计算法则。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归纳。通过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法则。
33、 四、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34、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35、 1.基本练习,如“看图填一填”。旨在展示计算全过程,给差生“拐杖”,力保“双基”。
36、 2.综合练习,如“计算”。完成这一层次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等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37、 3.应用练习,如“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8、 五、课堂评价,师生小结
39、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40、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42、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43、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44、 教学课型:新授课
45、 教具准备:课件
46、 教学过程:
47、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48、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49、 5÷6 14÷25 12÷12 18÷35
50、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51、 12÷35=( )/( ) ( )÷( )=4/7
52、 ( )÷( )=a/b 8÷( )=( )/9
53、 ( )÷17=7/( ) 1÷( )=( )/d
54、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55、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6、 5,填空.[课件4]
57、 30分米=( )米180分=( )小时
58、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59、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60、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61、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62、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63、 板书: 3÷10=3/10(米)
64、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65、 板书: 17÷60=17/60(时)
66、 ※ P91 .做一做
67、 2,教学P92 .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68、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69、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70、 (2)归纳.
7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72、 ※ P92 .做一做
73、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74、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75、 1,P93 .4
76、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77、 2,P93 .6
78、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79、 3,P93 .7
80、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81、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82、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83、 五,家作.
84、 P93 .5,8
85、 教材分析:
86、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87、 教学目标:
88、 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89、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0、 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91、 教学重点:
92、 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3、 教学难点:
94、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95、 教法学法:
96、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97、 教学教法:
98、 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99、 教学学法:
100、 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101、 教学过程:
10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03、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104、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05、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106、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107、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08、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09、 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110、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111、 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112、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113、 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114、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115、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16、 1/2+1/4=1/6
117、 1/2+1/4=2/6
118、 1/2+1/4=2/4+1/4=3/4
119、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120、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121、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122、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123、 (三)小结计算方法
124、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125、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126、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127、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28、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129、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3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3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132、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33、 教学目标:
134、 知识与技能:
135、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136、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137、 过程与方法:
138、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139、 (2)学会与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
14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1、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42、 重点难点及处理问题的策略
143、 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难点是灵活运用方法。
144、 借助图形,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45、 教学过程:
146、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147、 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
148、 课件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特点,说发现。
149、 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
150、 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
151、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52、 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53、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54、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155、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56、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57、 小组内交流、讨论。
158、 班内反馈。
159、 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肯定。
160、 学生的答案也许有:
161、 (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162、 (2)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163、 (3)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164、 (4)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165、 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166、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
167、 第1题
168、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169、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170、 第2题。
171、 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172、 第3题。
173、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174、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175、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4的平方数;第(2)题与第
176、 (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177、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178、 今天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179、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
180、 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181、 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182、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3、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4、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185、 个性调整
186、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
187、 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
188、 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境
189、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190、 二、自主探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究,创建数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
191、 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
192、 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
193、 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
194、 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195、 三、巩固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与应用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
196、 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197、 练一练/1,2,3——补充练习:
198、 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2.38÷0.34=
199、 □÷□5.2÷0.325=□÷325161÷0.46=□÷□2.笔算。6.84÷0.91225.84÷1.799.6÷41.5
200、 220.5÷147
201、 3
202、 4
203、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
204、 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205、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206、 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练一练:P71/1,2,3,4
207、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
208、 四、总结。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209、 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210、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211、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