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官媒痛批官媒——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 环球聚看点
继央视网评孔乙己文学被喷后,新京报又出洋相了!这次不但惹网友不爽,就连其他官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官媒写手的文采是我们一般网友不能比的,他们的点评是锐利而不失理智,我看了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官媒撕官媒精彩程度堪比神仙打架。
美女跟她男朋友看了都五体投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0日20:39,新京报发表题《“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年轻人底色 | 新京报快评》文章。此文以市民在北京雍和宫烧香祈福为引子,大谈特谈当今年轻人偏爱游寺庙,说他们到清幽禅静中只是为了寻找心灵慰藉,并将自己人生转机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思进取了,一味沉迷于求神拜佛,没有斗志迷失了自我。
新京报此文一出,不但网友们看不下去,就连官媒也忍不住要炮轰其观点。
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有人说:上香又怎么了?信佛又怎么了?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豪杰,进能出将入相,退亦能寻佛问道。儒释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上香祈福是寻求心灵慰藉。奋斗和祈祷,二者并不矛盾。比如日本剑道,既需执刀进攻,也需坐禅冥想,刀与禅是一体,如今,年轻人的奋斗与祈祷,同样也是一体。
也有人说:这样写文章去说年轻人的不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多创造就业机会,让大学生真正变成先进生产力才是正事。
还有人说:前提是年轻人上进得能发挥作用,当代年轻人是时候觉醒了,不参与这个‘’游戏‘’的方式就是躺平,不结婚,不恋爱,不买房,不买车,低消费,最低限度保持自己的生存,因为这不是一个奋斗就能靠自己买得起房的年代,当你不参与这个游戏,你会发现美好的生活来临了。(这里我必须点评一下,这位网友说的是不是实情咱不敢乱说,但其观点不够正面。生活再不堪,我们都应该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限于篇幅,请原谅我这里省略成千上万网友们的精彩评论,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官方媒体是怎么评论这件事的。
3月21日14:08,北京日报客户端针对新京报此文发表文章,题为《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直指对广大年轻人的“突然佛系”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他们并不是年纪轻轻消极避世,喜欢那种清幽禅静的环境,去寺庙无非就是祈求一个“好兆头”,舒缓一下情绪,为自己鼓鼓劲罢了。
北京日报文章说的很中肯,引发各大官媒和自媒体大V小号共鸣,也获得了网友们的力挺,还因此诞生了一个热搜话题
更为有趣的是中新网带北京日报文章截图谈论此事的动态,评论区里网友们是直接了当地发出灵魂拷问:关心年轻人上不上香?拜托关心一下年轻人就业吧,该关心的不关心!
写到这里,我也忍不住要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年轻人也好,老年人小孩子也罢,他们去逛逛寺庙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相反,这是好事。大家都会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去到寺庙并不代表不上进,多数人只为了放松一下自己,当然也有祈求实现美好愿望的目的,这是动力。游寺庙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新京报自己都列了数据,说是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毫无疑问,这是拉动内需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好事。
第二、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哪个朝代都少不了寺庙。佛教虽源于印度,但却在我国得到发扬,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朝高僧玄奘直到现在都受到万民景仰。我们常说“盛世佛门香火旺”,寺庙多人去不是好事吗?
结论:年轻人去寺庙上上香没什么问题,我们对年轻人不能太苛刻,要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多鼓励他们,多思考年轻人为什么要祈福?他们祈福的内容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帮助他们的正确方法。@评论员刘雪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