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珠海10个暖心医瞬间,哪个最触动你?

来源:南方Plus 2023-08-18 09:56:08

8月19日,白衣天使们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在生死攸关时,他们逆向而行、争分夺秒;在无影灯下,他们义无反顾、化险为夷;在病床旁,他们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在医学领域,他们孜孜不倦、勇攀高峰……他们是医者,也是勇士,更是传递温暖的平凡天使。

在医师节来临之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向医院发出征集活动,寻找那些暖心的“医瞬间”,致敬给予我们感动的医务工作者、家庭与普通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珠海10个暖心“医”瞬间,哪个最触动你?(可多选)成为“姜妈妈”一样的好医生73次隔空对话终于“走向光明” “一秒钟都不敢耽误”“我的奖杯有你一半功劳”“长不大”的“孩子王”“要把病人当亲人”“假”苹果,真止痛!一封“老朋友”的感谢信“孩子每年体检都回来看望医生”一份信任换来一次“重生”提交

成为“姜妈妈”一样的好医生

姜春明是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她和她的团队作为新生儿的守护者,严守新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宝宝们的健康是对她最好的嘉奖。

在临床工作的20余年里,她用专业治愈,用暖心守护,将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最初的一线到现在的三线,她的手机永远保持24小时开机,总是随叫随到,在她眼里,患儿的生命永远都是第一位。

一名孕周24+5、出生体重只有570克的早产儿在姜春明团队的救治下有机会健康成长,看看这个世界的绚烂多姿。这只是她们救治的千万名娇弱生命中的一员。

许多经姜主任救治过的宝宝都亲切地叫她“姜妈妈”。在他们的心里,一颗小小的种子正在萌发,他们拥有这样的梦想——成为和姜妈妈一样的好医生,挽救生命。

73次隔空对话终于“走向光明”

段杰月是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珠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756-8120120的接线员。

2019年的某天夜里段杰月接到一通印象深刻的来电。对方拨打援助热线却在电话接通后说“不相信你”并很快挂断了电话。在此之后,段杰月与这个来电人A进行了足足73次通话,最长一通电话达到184分钟。段杰月曾多次提议他到正规心理专科医疗机构就诊,但他始终犹豫徘徊。

为保证A的安全,段杰月和同事积极关注A的动态,给予关心呵护,终于,A答应去看心理医生并承诺不再伤害自己。

后来A很少在夜间来电。2022年,段杰月得知A升职、加薪、结婚,整个热线团队都为他感到开心,“我们做的只是日常工作,我想这应该就是‘职业幸福感’吧。”段杰月说。

“一秒钟都不敢耽误”

陈剑是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病区的主任,工作21年来,抢救病危患者的时刻多到连他都已数不清。

“快来救人!”30岁的李先生走路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送到中大五院后病情依然不稳定,医护人员反复除颤了7次,情况仍十分危险。危急关头,陈剑凭借自己精湛的医术,迅速反应。在1分钟内即建立了体表到血管的通路,快速送入像头发丝一般粗细的冠脉介入导丝,顺利通过充满血栓的闭塞血管,建立了最关键的生命线。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李先生已回归正常生活。

“医病医身医心,每耽误一秒钟患者都会损失大量不可再生的心肌细胞,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这不仅是拯救一个患者,而是一个家庭。”陈剑说。

“我的奖杯有你一半功劳”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关节及运动医学科(骨一科)医生莫卫海接到来自横琴马拉松选手钟先生的在线“表白”:“我的奖杯有一半是你们的功劳。”

五年前,钟先生因训练不慎受伤,导致踝关节骨折及踝关节韧带损伤,他害怕以后不能再跑步了。在决定做手术后,钟先生反复向莫医生追问:“能到什么状态?”

莫医生说:“无限接近你的最佳水平。”术后,钟先生积极配合骨一科的康复指导,成功恢复到了术前状态。

“术后第五年,我跑出2小时56分的成绩,获得51到56年龄组第二名的奖杯,是我马拉松生涯里目前为止的最高荣誉。”比赛颁奖现场,钟先生手握奖杯,动情地说,“我要将这个奖杯送给莫医生,是他让我重塑信心,让我重新跑起来。”

“长不大”的“孩子王”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血液风湿科主任谢永武的工牌上,贴满了患儿们的小贴纸,每每提及,这位已经在一线医疗岗位工作26年的专家脸上,总是浮现出一些自豪和兴奋。

由于患者中幼儿居多,需要靠家长配合描述病情,“如果家长比较焦虑,病情描述不清楚,我们就要去哄孩子,得到相应的信息。”为此,谢永武练就了一身“哄孩子”的本领,“长不大的孩子王”的称号逐渐在患者中传开。

“我一般会让孩子们看看动画片,听听音乐,等他们放松的情况下去接近他们。有时候我也会让他们摸摸我,孩子会发现我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他们也会逐步放下戒备心。”谢永武说,孩子们开心接受他的治疗是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有天,一个出院很久的患儿突然来看望我,我心里很暖和。”

“要把病人当亲人”

九旬高龄的甄奶奶是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胸外科的老患者。

今年年初,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深夜,雷声轰隆,大雨将至。甄奶奶突然心慌气短、高烧不退,家人到医院紧急求助。考虑到老人家新冠病毒感染愈后不久,科主任杜俊峰决定亲自上门救治。

年轻的值班医生拦住他说:“明天您还有三台手术,都这么晚了,让家属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来吧。”

杜医生却说:“这天气太恶劣,老人抵抗力太差,出来容易受凉,我去一趟不要紧。”他从抽屉里取出听诊器,顺手拿上一把雨伞,匆匆走入夜雨中。在他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胸外科医生,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把病人当亲人。”

“假”苹果,真止痛!

82岁的刘大爷是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外二科的一名患者,因肠梗阻开腹手术后,一直维持止痛泵治疗。遵照规定,止痛泵内药物用完后,需要改用口服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这天,护士边解释边取下止痛泵,怕疼的刘大爷以为是要终止止痛治疗,跳了起来,动手抢止痛泵,神情几近崩溃。

医生黎国伟想起刘大爷有抑郁症病史,立刻安抚他,拿来一个苹果挂件,悬挂在刘大爷床边,对他说:“我们给您更换一种止痛泵,外形与苹果相像,寓意您顺利康复,平平安安。”

这一举动,让刘大爷“吃下定心丸”,立刻安静下来。

撤下止痛泵后,刘大爷开始口服止痛药物,逐渐过渡至自主下床活动,顺利康复。

一封“老朋友”的感谢信

近日,中大五院脊柱外科主任吕海收到一封来自“老朋友”的感谢信。这位“老朋友”今年84岁,四年前,吕海为他成功完成一次腰椎间盘手术,一段深厚的医患情谊就此展开。

2018年,他突发前列腺癌转移至尾椎和骶骨并伴有结肠癌两项突破,因手术复杂性高、难度风险系数大,辗转多家医院均不敢冒险做手术。吕海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明确指出要立即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面对巨大的手术风险,患者和家属非常不安。

“如果他是我的父亲,我也会建议立刻做手术。手术风险虽然大,但我很有信心。”吕海的一席话极大坚定了患者全家的信心,欣然决定配合手术,全力一搏。最终,手术成功完成,患者恢复良好。手术的成功,延续的不仅是患者生命,更是他与吕海之间的珍贵医患情。

“孩子每年体检都回来看望医生”

江丽萍是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副主任医师。

曾有一位孕妈妈上门求诊,外院诊断说孩子心脏畸形,建议放弃。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江丽萍诊断胎儿心脏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环,排除染色体异常后,只有20%的孩子会形成气管压迫,需要手术治疗,即使需要手术,效果也非常好。她建议孕妈妈正常迎接孩子出生。

孕妈妈听了江医生的建议后,决定不放弃胎儿,最后孩子顺利出生,身体健康。

“她每年来医院体检都会把孩子带来给我看。”江医生说,产前超声医生的责任很重大,“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既不能漏掉严重的胎儿出生缺陷,同时又不能因为过度诊断而让正常的孩子失去出生的机会。”

一份信任换来一次“重生”

近日,珠海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到一封数千字感谢信,道尽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彷徨与艰辛。

这名患者的肺部肿瘤是在2020年年初发现的,由于担心治疗的严重反应,他一直不同意规范就医,到市人民医院就诊时已是将近一年后,情绪低落的家属向主治医师郭恒照连连追问。将近一小时的问诊中,郭医生不仅感同身受地安抚患者家属,还给她们深入浅出地普及了许多关于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学术理念,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焦虑。

入院治疗后,郭医生根据实际病情,提出在普通疗程外新增一种制剂以增强疗效。“出于几个月来的信任,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郭医生提出的治疗策略。”患者在信中这样写道,经过50多天的系统治疗,患者的身体逐渐恢复,从入院时走路需要搀扶,到现在可以自己散步,“时至今日,每每复查,肿瘤无进展,稳定!”

【文字】南方+记者 谢静怡 黄鹤林

【通讯员】陈佳佳 曾立忠 郭伟文 梁蕊 姜鑫

【策划】杨杰利

【作者】 谢静怡;黄鹤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返回顶部